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1
    • 经验5868
    • 文章239
    • 注册2011-09-22
    品唱(武夷)山水茶-丹茶居士
    [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4]品唱山水茶-丹茶居士[/COLOR][/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4][/COLOR][/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5]九 曲 古 琴 回 山 行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5]武 夷 溪 边 煮 涛 声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5]秋 风 习 习 香 扑 面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5]坐 客 谈 笑 趣 人 生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5]细 酌 慢 品 山 水 意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5]兰 韵 悠 然 奇 自 成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5]十 大 名 茶 亦 有 价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5]佳 茗 融 景 实 难 寻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5]荡 去 世 外 浮 云 尘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5]翁 醉 丹 山 神 更 清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5]彭 祖 茶 洞 八 百 岁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5]朱 熹 谢 品 传 世 文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5]扣 冰 佛 法 灵 之 源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5]词 宗 柳 永 创 新 风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5]仲 淹 和 对 章 岷 歌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5]白 玉 蟾 道 驾 远 播 .[/COLOR][/SIZE][/ALIGN][/P][P][ALIGN=center] [/ALIGN][/P][P][/P][P][P][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222222][SIZE=3]以下资料来源:网络[/COLOR][/SIZE][/COLOR][/ALIGN][/P][P][/P][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1扣 冰[/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      武夷山集三教于一山及岩茶悠远飘香的自然人文特征。儒、释、道三教在武夷山这自然秀美的人间仙境长期和谐共存,造就了三教自然人文景观荟萃的局面。论起儒道两家,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在佛教领域,同样在武夷胜境,也出现了一位经典人物,他就是扣冰古佛,亦称为辟支古佛。
      扣冰古佛,俗姓翁,法名藻光,武夷山吴屯乡人。据有关资料记载,其生于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二月初八。他13岁出家,37岁时,开山建寺,就是瑞岩寺。晚年被闽王王延钧请入王廷,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坐禅讲经,最后圆寂在鼓山涌泉寺。扣冰古佛名列于佛教典籍《五灯会元》之内,他屡受历代皇帝敕封,影响深远。
      瑞岩寺,武夷山市北部吴屯乡群山之中的一座古刹,据说为扣冰古佛翁藻光于唐广明元年(880年)所建,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庙门旁的红豆杉和银杏据说已有千岁,就像两位老者屹立于此,记录着瑞岩寺的千载沧桑。寺前有条小溪——扣冰溪静静地流淌着,一座曾是古驿道的廊桥横陈于小溪之上。在这灵秀之地也孕育出许多关于扣冰古佛的动人传说故事。
      【梦感神灵】
      据载,当唐朝晚期之时,中原兵荒马乱。扣冰古佛的父亲曾为河南节度使推官,为避中原战乱,携家进入福建。他们先到福州投奔扣冰古佛的叔父,因其叔父为闽王手下。后举家又前往崇安吴屯定居。据传,扣冰古佛的母亲定居下来后,有一次夜梦辟支古佛来转世。当古佛出生之时,异香满室,钟鼓齐鸣。出生后一听到杀鸡杀鸭的声音便大哭不止,人说不杀了,方止住哭啼。扣冰古佛从小就喜欢素食,不喜食荤腥,看到蚊虫蚂蚁不忍伤生,非常有慈悲心。
      【菩萨鱼】
      传说,当古佛7岁时,其父亲因年岁已高,去世了。他小小年纪就到地主家里做童工。一天他正在农田里拔草,那家的地主婆心地很慈善,在中午为他送饭时,特别弄了两尾鱼放在饭下,想给他补补身体。古佛发现后不忍心吃它们,这虽然已是煮熟的鱼,也将他们放到河里去放生,并且嘴里念念叨叨。神奇的是那鱼竟然活了。至今民间流传,扣冰古佛放生的鱼叫做菩萨鱼。
      【横走几步又何妨】
      21岁后,古佛四处云游,参访高僧大德。一日他来到闽侯大雪峰寺拜见义存禅师,探讨佛学义理。到那里时,义存禅师正在讲经说法,他看见古佛提着礼物站在门口,就说:“此子,进一步即死,退一步即亡,当如何处之?”这是佛学中的机锋答辩。古佛十分机智地回答道:“吾横行几步又何妨。”义存禅师见他对上机锋,十分赞许,就把他请入方丈室,共研佛理。
      【扣冰而浴】
      扣冰古佛之得名来自于他扣冰而浴的故事。冬天冰天雪地之时,他不惧严寒,凿开寺前那条结冰的小溪沐浴,以此来磨练自己的心志,锻炼自己坚持佛教精神理念的意志,去修学佛法,志成佛果。这种修行方法在中国的历代高僧中是颇为独特的。而那条小溪,人们也将它称为扣冰溪。
      【睡岩得梦】
      传说,一天古佛坐在山上打坐休息时,梦见白衣地神对他说,在吴屯的东面山下,有一块风水宝地,那里将来可以作为他弘法的道场,可在其上建座寺庙。古佛有感神灵托梦,于是一路上找来,寻到了如今瑞岩寺这块地方。他想,这个寺院该什么名字好呢?就坐在一块石头上打坐,眼睛一闭,凝神思虑。此时有一个人前来召唤他,看到他在那里,就说,天都黑了,你怎么还在那里睡岩。古佛眼睛一亮,想那就叫“睡岩”好了。当地方言里“睡”与“瑞”谐音,故该寺后来取名为“瑞岩寺”。据说,至今后山还有一块石头叫睡岩石。
      【瓯宁化“木”】
      济公化木建灵隐寺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据说,在瑞岩寺,也有两根“木头”十分神奇。是哪两根呢?一根“木头”在该寺古佛殿后面的一口据说已有千年历史的“龙井”里;另一根“木头”现在是古佛殿里的一根柱子。寺僧说,这个柱子拍打起来,还能听出空心有声。
      它们有何来历呢?瑞岩寺的住持释道航法师讲了一个传说。在兴建瑞岩寺时,扣冰和尚出外化缘。此时正是6月份大暑天,他来到了瓯宁这个地方的一个员外的家门前,听到里面传来阵阵哭声。原来员外的儿子突然昏厥而死。扣冰和尚以慈悲为怀,于是念经施药,将其子救活。员外非常感激,拿出了许多金银要给扣冰古佛以报其恩德。扣冰古佛对他说:“钱财给我这个出家人,没什么用。我现在需要一些木材建寺庙。”员外说,那简单,对面山上的木材都是我的,你要多少,拿去就是。古佛说,我不需要多少,只要一袈裟之地就足矣。员外奇怪地问,那么你的袈裟能盖多少?结果袈裟将一个山头都给包住了。包完后起了一阵风将山头上所有树的尾巴都给扫掉了,古佛说:“山上无尾者树归我。”员外一看,一片山头上的树的尾巴全给扫掉了。他见古佛如此神异,赶紧招呼人要把那些树砍下山来送给他。古佛说,不劳烦了。当天晚上,电闪雷鸣,雷神将树全都齐根地砍下来,直接放到河里去了。崇阳溪的龙王连夜把这些木头通过龙宫,从龙井送进瑞岩寺。木头源源不断地从井中涌出,一直到木工说够了为止。最后发现还差了一根做柱子的木头,人们只好用木屑和板块拼凑了一根木柱,留在井里的那根木头据说千年不腐。
      【稻花鱼】
      说起吴屯,就免不了提到当地的特产——稻花鱼。传说这稻花鱼与扣冰古佛也是大有渊源。在清代,有一群土匪经过吴屯,要来抢掠。古佛提前一个晚上托梦给每个乡民,告诉大家第二天有土匪进村,叫大家全部躲到瑞岩寺里去。乡民们于是赶忙带着细软牲畜都躲进了寺里。土匪们进乡后,看不到一个人,也看不到一只鸡和一只鸭,就非常恼火,到处搜寻食物。眼看着逼近瑞岩寺了,在这危机关头,古佛抓来满山的芦花,变化成鱼放进田里。土匪看见田里有鱼,便想姑且以鱼充饥,于是就全部脱了鞋子进田里抓鱼。抓着抓着,眼见天要黑了,土匪头子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召集人马到它处去了,由此解救了一方乡民。
      【扣冰街】
      扣冰古佛在世时,为人非常谦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极具亲和力,跟老百姓相处得非常好。那时候,崇安县有一个小巷子,是专门做蜡烛的。有一年的六月天气非常热,这个巷子里的人做不成蜡烛。扣冰古佛知道后便施行法术,使得这条小巷在六月天里能滴水成冰,大家从而做成了蜡烛。据说,这条小巷子现在被称为扣冰巷。
      古佛常常为当地乡民解危济困,老百姓感其恩德,至今武夷山市的民众在每年农历二月份还举办蜡烛会,以纪念扣冰古佛。(卢锃 文)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2柳 永[/COLOR][/SIZE][/ALIGN][/P][P][/P][COLOR=#ff0000][SIZE=5][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8792.htm][COLOR=#ff0000][SIZE=3]宋词[/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6063.htm][COLOR=#ff0000][SIZE=3]雨霖铃[/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545512.htm][COLOR=#ff0000][SIZE=3]柳七[/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3410.htm][COLOR=#ff0000][SIZE=3]宋仁宗[/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432944.htm][COLOR=#ff0000][SIZE=3]柳屯田[/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78635.htm][COLOR=#ff0000][SIZE=3]白衣卿相[/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自许。 柳永系崇安五夫里(今福建[/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5886.htm][COLOR=#ff0000][SIZE=3]南平[/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武夷山市[/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900688.htm][COLOR=#ff0000][SIZE=3]上梅乡[/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茶景村)人,那里兴植荷花,他家前是一片偌大的白蕖之象,钟灵毓秀之山水,养育汲乃更塑造了柳永洒脱飘溢的人生情怀和浮世苦短,何来云归的经世之观,故柳永一出家门,便没再回来,那个美丽的家乡,那蕖白荷只能留在他心于四方的纯粹思念中。在今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的武夷山,风景区内武夷宫古街中段建有[/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672822.htm][COLOR=#ff0000][SIZE=3]柳永纪念馆[/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还有一尊2米一般高的青铜柳永像。[/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3范仲淹[/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   这是广泛流传于武夷山所有描述斗茶活动诗文中最经典的作品,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他在武夷山认识了浦城籍进士章岷,两人对斗茶活动都很有兴趣,对建溪畔的武夷岩茶情有独钟。在一次斗茶活动中,章岷茶兴大发,即咏斗茶歌一首,范仲淹随即唱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和章岷从事斗茶》这一千古名篇。[/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他一生出将入相,功业文章、道德情操传颂千古。作为思想家,他培植了一大批学者,直接促进宋代理学的产生,朱子、程子都尊他为理学的先驱;作为军事家,镇守延州(今延安)期间,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节节胜利,大振军威,迫使西夏向宋求和,宋仁宗称赞说:“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作为道德榜样,他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佳句,是他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已然成为中华民族崇仰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准则。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4白 玉 蟾(武夷散人)[/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白玉蟾(公元1194 - ?;现学界对其卒年尚有多种说法;)本姓葛,名长庚。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童子科。及长,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 白玉蟾“身通三教,学贯九流”。融摄佛家与理学思想,纳《易》学以阐丹法,自称“圣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其内丹学说的基本理论为宇宙生成论和精、气、神的修为。掺揉易学禅学的“知止”说,认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尝相返离,结成一块大无边。”
      白玉蟾师承陈楠的内丹及雷法,又兼通大洞法箓,斋醮科仪,尤以神霄雷法著称。在雷法及符咒应用上,认为灵验与否,主要以行法者的内炼功夫高下而定。他主张以内炼为基础,雷法与[/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843679.htm][COLOR=#ff0000][SIZE=3]内丹术[/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相结合。而内炼功夫,全赖心之作用。他称“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无疑则心正,心正则法灵,守一则心专,心专则法验,非法之灵验,盖汝心所以。”且认为符咒召役的神灵实际上是行法者的精气所化。
      白玉蟾对内丹的理解是“身有一宝,隐在丹田,轻如密雾,淡似飞烟”(见《道藏辑要》之《冬至小参文》),他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后命,融道教修命之术与佛教养神之方于丹道一炉之中。
      白玉蟾的内丹学说理论,奉南宗传统,主张独身清修,他身体力行、终身无娶。其内丹学说之风格与[/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33284.htm][COLOR=#ff0000][SIZE=3]张伯端[/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33280.htm][COLOR=#ff0000][SIZE=3]石泰[/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有所不同。张伯端以顿悟圆通释内丹还虚,白玉蟾则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纯以禅理入道。又寓内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对五代以后道教的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
      白玉蟾还是[/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464218.htm][COLOR=#ff0000][SIZE=3]金丹派南宗[/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正式创立者,他先后了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打破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复归武夷止止庵即传道授法。同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这也标志着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团。[/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 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遂笃志玄学,别家遍访名师,苦志修炼,参游各地,於[/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77258.htm][COLOR=#ff0000][SIZE=3]惠州[/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得遇泥丸真人,扔归罗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后居[/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0069.htm][COLOR=#ff0000][SIZE=3]武夷山[/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得道,称为琼绾紫清真人。
      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陈楠逝后,游历天下,后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932429.htm][COLOR=#ff0000][SIZE=3]丹道[/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22335.htm][COLOR=#ff0000][SIZE=3]南五祖[/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之五。“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679984.htm][COLOR=#ff0000][SIZE=3]内丹派[/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南宗[/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6683.htm][COLOR=#ff0000][SIZE=3]道教[/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白玉蟾师事[/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33274.htm][COLOR=#ff0000][SIZE=3]陈楠[/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相从流浪各地,尽得其道法。嘉定五年在[/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65654.htm][COLOR=#ff0000][SIZE=3]罗浮山[/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得陈楠临终付嘱。白玉蟾游历于罗浮、武夷、龙虎诸山。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
      白玉蟾于嘉定中(公元1208-1224),曾诏征赴阕,对御称旨,命建太乙宫。嘉定十年收[/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956651.htm][COLOR=#ff0000][SIZE=3]彭耜[/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留元长为弟子。十一年宁宗降御香,玉蟾“为国升座”,主国醮于洪州玉隆宫,后又于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十五年赴临安,伏阙上书,言天下事,“沮不得上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众。一日不知所在。[/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5朱 熹 [/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 朱熹出生于南宋时期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90699.htm][COLOR=#ff0000][SIZE=3]尤溪县[/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后随母迁居建阳崇安县(武夷山)。在武夷山生活40多年。游历甚广。南宋诗人、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80397.htm][COLOR=#ff0000][SIZE=3]程颢[/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80386.htm][COLOR=#ff0000][SIZE=3]程颐[/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朱熹为[/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6667.htm][COLOR=#ff0000][SIZE=3]绍兴[/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十八年(1148年)[/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076.htm][COLOR=#ff0000][SIZE=3]进士[/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初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任满后,请求为辞官,潜心理学研究,四处讲学,宣扬他的“太极”即“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体系,成为程(指程颢、程颐)朱学派的创始人。
      淳熙二年(1175年),与[/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94828.htm][COLOR=#ff0000][SIZE=3]陆九渊[/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为首的另一学派在信州(今上饶)鹅湖寺相聚,就两学派之间的哲学分歧展开辩论。
      淳熙五年(1178年),经宰相史浩推荐,朱熹出任南康(今江西星子县)知军。八年三月至八月,朱熹任江南西路茶盐常平提举,来到抚州常平司官邸。在任期间,他募集钱粮赈济灾民,百姓得以安生。拟调直秘阁,他以捐赈者未得奖赏不就职。宰相王淮以浙东大荒,改荐朱熹为浙东常平提举。待捐赈者得到奖励,他才赴绍兴就职。后官至秘阁修撰、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庆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7)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
      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淳熙九年,冯去疾提举江南西路,特建南湖书院(今富奇汽车厂址),以纪念朱熹。
      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福山》一诗。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的著名诗句。朱熹离村后,村民便将蛤蟆窝村改为源头村,民国时曾设活水乡(今属上塘镇)以纪念朱熹。在南丰曾巩读书岩石壁上刻有朱熹手书“书岩”二字,在岩穴下小池壁上刻有朱熹手书“墨池”二字。
      朱熹还先后到过乐安、金溪、东乡等地。在乐安流坑为村口“状元楼”题写了匾额。应陆氏兄弟之邀,到金溪崇正书院讲学,并书“一家兄弟学,千古圣贤心”相赠。在东乡路过润溪(水名)时,留有《过润溪》诗。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COLOR][/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51931.htm][COLOR=#ff0000][SIZE=3]儒家[/COLOR][/SIZE][/URL][COLOR=#ff0000][SIZE=3]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朱熹作为一代理学名家,著述甚多,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及门人所辑《朱子大全》、《朱子语录》等。
      他一生虽谈不上富足但是也谈的上小康。[/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6彭 祖[/COLOR][/SIZE][/ALIGN][/P][P][/P][P][P][ALIGN=left][COLOR=#ff0000][SIZE=3][B]彭祖,武夷山开山鼻祖

    [/B]  武夷山,古称荆南山,这里原为洪荒之地。相传,到殷末时,彭祖已活了整整七百六十七岁,殷纣王见他如此高寿,且两眼炯炯有神,浑身充满活力,一点也不见衰老。于是派采女向他求取养生之道和长生不老秘诀,商纣王得取后,便起加害彭祖之心,彭祖预算到纣王会害他后,便离京云游天下,一路艰辛,辗转数千里,来到荆南山,隐居在幔亭峰下,生二子彭武彭夷,茹芝饮瀑,遁迹养生。儿子成人的一天,彭祖脱掉袍衫,挽好裤腿,扎紧腰带,穿上草鞋,带着两个儿子就往山里去了,他们走了七七四十九天,做了九九八十一个美梦,绘出了整治荆南山的蓝图。父子三人腰扎刀斧,肩扛山锄,在山上安营扎寨,劈山搬岩,引水改道,栽树种禾,做奇弄巧,使荆南山开始了人类活动。白发白眉白须的彭祖,成了这山的开山始祖。

      [/COLOR][/SIZE][/COLOR][COLOR=#ff0000][SIZE=3][B]武夷山,以彭祖两个儿子而得名
    [/B]
      彭祖父子三人辛勤劳作,荆南山一天天改变着面貌。孝顺的儿子不忍心老父再上山劳累,便力劝彭祖歇息下来,此时的彭祖也有了返回蜀地彭山颐养天年的想法。临走时,他给两个儿子留下一把斧子、一柄锄头和一弯弓箭,嘱咐儿子要日夜不停开山治水。兄弟2人不忘父托,起早贪黑,奋力开山疏水不止,经年累月,不知吃了多少苦,经历了多少磨难,终于开辟出了山北、山南、九曲溪,造就了九十九座岩,竖了三十六座峰,凿了七十二个洞,开了一条九曲十八弯的溪,栽下许多花草树木、垄垄岩茶、稻谷和果树,养了稚凤麋鹿,蓄了狮虎龙蛇,终于把这里的山山水水装点成了人间仙境,使这里的百姓过上了鸡犬相闻、安宁幸福的日子。

      彭武、彭夷死后,人们为报答他们的恩情,为了纪念这对开山有功的兄弟,便以兄弟2人的名字重新命名此山,称荆南山为武夷山了。

    [COLOR=#ff0000] [/COLOR][/SIZE][/COLOR][SIZE=3][COLOR=#ff0000][B] 彭祖,魂耀武夷山
    [/B]
      踏进武夷山,以彭祖为型的各种设施扯人眼球。坐落于武夷山市区尧山的以彭祖父子三人为型的大型雕塑“武夷魂”成为武夷山市的城市标志,这座石雕高14米,采用武夷山红花岗岩制作,注重表现彭祖父子三人在武夷山拓荒治水、披荆斩棘、驱邪伏兽、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分散于武夷山各地的还有彭祖屋、彭祖基、彭祖纪念林、彭祖宗祠、彭祖山庄等,以及流传于百姓间众多的彭祖传说,还有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为纪念彭祖诞辰由政府和民间举行的彭祖节。武夷山人把彭祖文化推到了极致的境界。

      彭祖的养生术、房中术、烹调术,为世人仿效称颂,一脉流传至今,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养生学家和长寿之人。现代武夷山人崇尚彭祖,即是历史的传承,更是对生活境界至真至纯的祈求。

     [/SIZE][/COLOR][SIZE=3][COLOR=#ff0000][B] 彭祖文化,一脉承载
    [/B]
      彭祖养生学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如今,中外对彭祖的研究机构已达1200多个。[/SIZE][/COLOR][/ALIGN][/P][P][/P][/SIZE]
    暂时还没搞清辈分的宗亲。QQ1109968188丹茶居士电话15059975619
    老子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152
      • 经验4379
      • 文章139
      • 注册2008-02-28
      好长啊 [EM35]
      河南省南阳市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76 seconds wi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