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儒家思想文化以政治伦理道德为核心,但每个人的侧重面都不同。孔子贵仁,曾子重孝,孟子主仁义,荀子隆礼。曾子认为是一切道德的根本,用孝来统领一切伦理道德。基于此,他有许多理论和实践。[/P][P] 一、子女对父母应该奉养[/P][P] 表现在几个方面:[/P][P] 1、《孝经》记“曾子曰: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能养”即养活父母,供给父母吃穿、住,这是孝敬父母最基本的条件。[/P][P] 2、“孟子”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撤,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子女将好饭好菜供养父母,而且要很多,要经常。[/P][P] 3、《韩诗外传》记“曾子曰;“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亲存也。”父母死后再用怎样丰盛的礼品祭祀,不如父母先前让他们吃进一些好东西为好。”[/P][P] 4、《新语》记:“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调寒温,适轻重。勉之于糜粥之间,行之于任席之上。”对父母应该经常关心、照料,问寒问暧,在吃饭、睡觉等小事也要时时挂在心上,时时予以照料。[/P][P] 5、《孔子家语》记;“齐尝聘(曾子)欲以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尽管有人用高薪聘用曾子,曾子却因为父母在家,不肯远离。要时时在父母身边,不时地对父母照顾。[/P][P] 二、子女对父母应该尊敬[/P][P] 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P][P] 1、《孝经》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自己的身体是父母所赐,应该重视、爱护。不应该轻率地对待自己的身体。更不能摧残自己的身体。[/P][P] 2、《淮南子》记。“曾子立孝,不过胜母之间,。。。。。。以其名害义也。”当曾子乘着车子,走近胜母之閭时,不走过去。因为此閭名为“胜母”,意味着对父母不尊敬。[/P][P] 3、《孟子》记。“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父母喜欢吃的东西,自己不肯吃,留着给父母吃。[/P][P] 4、《礼记》记曾子“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父母喜欢的事,自己也喜欢;父母尊敬的人,自己也尊敬。即以父母的好恶为自己的好恶。[/P][P] 三、子女应常使父母欢欣[/P][P] 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P][P] 1、《礼记》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子女对父母孝的另一表现,是使快乐。经常让他们听到好听的,看到好看的。休息的好,饮食好,使他们在各方面都有乐趣。[/P][P] 2、《韩诗外传》记:“曾子有过,曾皙引杖击之,仆地。有间乃苏,起曰:“先生得无病乎?”,曾子犯个小过,父亲用大棍把他打晕。过了一会,醒过来,还问父亲是否因为打自己累坏了。”[/P][P] 四、子女对父母应该时常思念[/P][P] 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P][P] 1、《礼记》记:“曾子谓子思曰: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三日。”曾子父母死后,他在守丧时,三天内一点东西不吃。可见哀痛之极。[/P][P] 2、《韩诗外传》记“曾子曰;亲殁之后,吾尝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高九仞,榱题三围,转毂百乘,然犹北向而泣者,非为贱也,悲不逮吾亲也。”自己晚年到南方做了大官,享受很高的待遇。却面向北方,朝着父母埋葬的地方心中悲痛。因为这时已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了。[/P][P] 3、《孝子传》记;“曾参食鱼,甚美,因吐之。人问其故,曾子曰;‘母之在日,不知生鱼味。今我美,吐之。’终身不食。”曾子的母亲生时不知道生鱼的味道。曾子为了怀念母亲,自己也不品尝生鱼。一旦到口,就吐出来,表示对母亲的思念[/P][P] 4、《琴操》记:“曾子尝耕泰山之下,遭天霖降,雨雪寒冻,旬月不得归。思其父母,乃作《梁山之操》。”曾子被困到外面时,想到家中的父母,作出《梁山之操》,以记其思念之情。[/P][P] 5、传说曾子父母死后,他十分悲痛。终日大哭,泪如涌泉,后世在宗圣庙第一进院内修了“涌泉井。”后世作为曾子对父母孝敬,思念的主要遗迹。[/P][P] 此外,还有曾母扼臂曾子心痛的记载,说明曾子和母亲心息相通,互有灵感,亦为母子情笃的隹话。至于《孝经》中对孝的各种论述,更体现孝道的各种论述,更体现孝道不只是个人行为和治理国家的准绳,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其本纲领。是天经地义,永恒普通的基本原则。[/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