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海南曾氏

楼主
[原创]海南曾氏
[IMGA=0,absMiddle]http://zengshi.net/bbs/images/upload/2007/05/11/134629.jpg[/IMGA]

[IMGA]http://zengshi.net/bbs/images/upload/2007/05/11/134523.jpg[/IMGA]


    海南曾氏从最早入琼始祖第49派的有昌公算起,至今近八百年。先后有二十四位迁琼始祖,其后裔分居全省525个村庄,包括迁居国内外城市在内,人数已逾十万人。海南曾氏一以贯之坚持传承参公的思想文化,弘扬祖德,三省传世,尊师重教,与时俱进,积累了繁衍发展的丰富经验,也造就了一代代孝子英才。如清代最后一场科举中解元的曾对颜,以办教育为业,是民国初期海南进步思想家、教育家、诗人;现已86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德超;在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闽浙赣游击队司令兼政委,在中共七大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的曾镜冰;在抗日战争中受国民党表彰,任过广东省国民党党部书记长及省院院长、国大代表的曾三省;战争年代秘密战线上成绩卓著英勇战士,曾任广东省纪检会顾问的曾昌明等都是琼籍曾氏近代的知名人物,为我族增添了光彩。海南曾氏传承曾子文化主要靠“一堂”“一谱”。“一堂”是几乎每个大中村庄都建大小不等的曾氏宗祠,建于明末的府城曾氏宗祠,由于内乱外祸,民国时期已被毁失修。1947年曾三省等89位族贤,发起兴建海口曾氏大宗祠倡议,由于种种原因,建宗祠在筹备中未能成功。上世纪90年代初,在曾令进等一批族贤的热心支持下,终于在澄迈瑞溪建起了海南曾氏大宗祠。原海口市长曾浩荣为大宗祠题名,从而恢复了传统的合族祭拜活动。“一谱”是重修族谱,早在明朝海南各支派已重视修谱,特别是文正公创修全国性的修谱使海南曾氏各支派大都保留族谱资料,为90年代初遍及全省曾氏的修谱活动的顺利完成打下基础。 氏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2003年春,曾氏联谊会暨教育基金筹备会在海口市召开,近百位知名宗亲,以厚宗亲情谊,谋共同发展为话题,做出了为曾氏文化联谊,造福子孙后代办点实事的决定,从而使曾氏联谊活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实效。一是编写出《海南曾氏》史志,给后代留下永恒财富;二是建立起曾氏教育奖学基金会,先后接收181位宗亲共捐款近50万元,每年奖助上大学的曾氏子女,先后有121名受奖,在社会中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是建立起宗亲联谊、沟通、互助的平台,开设曾氏联谊网站,加强对外交流;四是成立海南曾氏文化开发有限公司,以独立法人及其效益资金,支持联谊活动的发展;五是保护氏族历史文化遗产,倡议把迈德曾氏宗祠当作历史文物加以保护和开发。最近,曾氏联谊会在万宁二月花大酒店召开,会议以团结互助,和谐创新作为主题词,在弘扬传统文化中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族人,创造和谐相处,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会议决定做好2006年奖学金发放的准备工作。在八月中旬,召开曾氏联谊暨奖学金发放大会,会议倡议发动更多热心公益的宗亲,参与联谊活动,把奖学金基金做大,做实,做得更好。会后已得到一些宗亲的热心捐助,曾鼎和曾纪锴两位宗亲各捐一万元,分别作为曾氏网站的启动资金和奖学基金。曾氏联谊会将通过各种方式,表彰捐助者的功德。

1楼
海南宗亲网的那个奖学金基金办的很有特色,对那些读书的宗亲很有益![em01]
2楼
很好![em11]全国各地的宗亲都应该想海南宗亲学习.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3楼
这是冠强宗亲的原创吗?应该是转贴吧!
4楼
可能原来网站上的文章就是楼主写的呢。
5楼
冠龙 宗亲 我想知道 曾氏宗亲在海南的有多少  希望海南的宗亲看到与我联系 ?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