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79 德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3
    • 财富4
    • 积分2887
    • 经验328728
    • 文章3103
    • 注册2005-12-06
    [转帖]学校教育,到底教育什么?
    [B]学校教育,到底教育什么?[/B]

    偶然认识了一位和我同龄的单身母亲,因为家庭暴力,带着儿子从围城里逃离了出来,也因此失去了体面的英语教师的工作。有着本科学历的她回到家乡的省城,踌蹰满志地以为可以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儿子撑起一片天空。可是事与愿违,她四处碰壁。因为除了英语,她别无所长,不擅交际,对现实社会的善恶丝毫不会分辨,吃亏上当是常有的事,就连最基本的应聘求职知识也要教几遍才勉强明白。她的行事很让人怀疑是有着本科学历的知识分子。因为生活的困顿,她几度有了放弃生命的念头。
      
      有一位网友,硕士毕业刚刚迈入社会。每次聊天,流露出的都是苦闷与无奈。面对感情、工作、人际关系,他屡受打击而又束手无策。我也只能戏言他是读书读成了呆子,然后凭自己的人生经验给他一些建议,希望他能尽快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游刃有余。
      
      常常和一些应届大学生聊天,发现他们对毕业后的前途有着很深重的茫然和恐惧。也难怪他们,十几年的寒窗,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一旦毕业,就像是被突然抛弃的孩子,要独自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
      
      联想起近几年频繁发生的高学历人士对生命无奈的放弃,以及被炒处沸沸扬扬的北大学子当街卖肉,我不禁要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教育问一句:学校教育,到底教育什么?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这句话沿袭到今天,似乎只剩下授业了。殊不知韩老先生是把传道放在第一位的。今天的教育,学生的考试分数成了衡量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而升学率则成了评价老师的唯一标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老师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什么?
      
      我曾经在一个乡村小学教了五年的语文,第一年接手的是一个优秀班级。这个班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同一个班主任,同一个语文老师,我接手时正是五年级。我暗自庆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但是不到两个星期,我就发现这个班级的孩子其实就是一部部学习机器,他们会很自觉地把该背或不该背的课文背得烂熟,就连标点符号也能随口而出。课堂上则是一潭死水,几十个人的课堂,举手发言者寥寥无几,永远都是那几个特别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也千篇一律,别想得到新奇一点的答案,更别指望会有人提出问题来和老师一起讨论了。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几十双像死鱼眼一样无神的眼睛,很难想像他们也曾经是那么活泼可爱的孩子。期末复习时,我这个老师根本不用操心,他们除了书本上的字词句段篇,还会找一些范文来背诵。问及原因,说是为考试作文准备的。我要求他们放下书本,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来面对考试。他们却很诧异,因为他们习惯了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以为那才是正常的学习。我为这些孩子悲哀,我突然发觉,学校教育其实就像是工厂的产品流水线。每一个初入学的孩子就是一个个原材料,经过小学、中学、大学等几道工序的加工,最后的成品都成了一个模子,中规中矩。而次品任其流入社会了。与产品不同的是,产品中的正品基本上都有很好的归宿,物尽其用,次品却永远无法与成品相提并论。人就不一样了,高分的优秀生并非就比过早流入社会的次品更能适应社会。
      
      很欣赏孔子的“因材施教”,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是颗钻石,只要根据他们的性质和纹理精心打磨,便会了出他们或明或暗的光芒。
      
      五年的教学工作,最让我痛心的是学校对待差生的态度。由于有的孩子不太适应课堂教学,再加上老师的疏忽,他们越来越跟不上班级的教学进度,从而最终成了只会在课堂上发呆的差生。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把他们作为弱智生往上报(因为弱智生可以不予计算)。其实他们一点也不弱智,甚至有的智商还不低,除了文化知识,他们在其它方面表现出来的才能并不逊于那些优等生。记得有一个学生,我接手时,老师们特别交待,他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危险人物:打架、偷窃、上课吵闹课堂,小孩子有的坏习惯他身上都能找得到,就是不读书,六年级了还大字不识几个,属于只有劳动课和体育课才有发挥舞台的学生。但是我发现他特别聪明,什么乐器到他手里,三五天就能玩得像模像样。组织他参加校器乐组到市里参加比赛,居然还拿了个二等奖,让同学们刮目相看,从而增强了自信心,也开始慢慢转性了。
      
      有一句老话: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可我们的学校教育似乎只是培养文化状元的场所。虽然我们也拼命喊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那么再来看看学校的素质教育。唱歌、跳舞、演讲等活动搞得不亦乐乎。每逢节日,必定要搞一场声势浩大的联欢会。表面上看,好像每个学生都玩得那么开心,实际上,参与的仍然是那些优等生,那些差生更成了没娘的孩子,老师更没时间去顾及他们了。而优等生往往要身兼数职,小小年级就要像个大人一样没日没夜地学习、排练,疲惫已经让他们过早地告别了年少的欢娱,只是老师争夺名利的工具。
      
      几年前有一本畅销书,叫做《学习的革命》,就对传统教育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它明确提出:学习不是学书本知识,因为知识会过时,我们要学的是学习的能力,也就是怎么去学习。知识日新月异,今天还是热门,明天就已经被淘汰了。有谁能用学校学过的知识运用一辈子?曾经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一再地告诫我们,我们要勤奋地练字,要写得一手好字,因为字是人的门面。但是看看今天,哪个正式场合需要手写字?除非是签名,但那也是名人的事情。有的公司还实行无纸化办公,连笔都不要了。我们曾经苦练出来的漂亮的钢笔字,已经无用武之地了。
      
      真正的学校教育,不应该单纯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就包括生存的能力,应变的能力,抗压的能力等等等等。只有拥有了这些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会对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束手无策,也再不会有博士生跳楼的悲剧发生。
      
      随着儿子一天天接近入学的年龄,我越来越恐惧。我的儿子和许多孩子一样,活泼聪明,想到他要迈入校门,去接受学校教育,我就会想起当年讲台下那几十双死鱼般的眼睛。儿子正上一年级,前几天去参加家长会,我的恐惧更甚了。老师和家长们都在计较着这些六七岁孩子的考试分数,有的家长当场提出,为孩子多买一些习题集,让正值享受童年的孩子过早地开始题海战术。最让人恐怖的是:老师要求家长,回家帮孩子背诵加减法,1+1=2,2+2=4,我真的无法接受用强记的方法来掌握数学。长此下去,我们的孩子也会成为背诵的高手,思维的低能了。
      
      我感叹,我害怕,但我毫无办法,因为我没有郑渊洁的智慧和能力,不能像他那样把孩子关在家里,自己编教材来进行教育。我只能让我的孩子去接受学校教育,我能做的只是不过分要求孩子的分数,让他尽量多地保持他的童真和活泼,还有他原本比较活跃的思维。


    曾辉, 湖南怀化麻阳人,德字辈     
     55子集公-56芝公-57室公-60盟鎣公-65贞植公-70传振公-72广重公                                QQ415098910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79德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7
      • 财富5
      • 积分5563
      • 经验52204
      • 文章6754
      • 注册2006-06-19
      我也没办法啊!
      湖南涟源,湘中皇管族曾氏。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