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6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8
    • 经验12665
    • 文章76
    • 注册2014-11-25
    [FACE=宋体][QUOTE][/FACE][b][FACE=宋体]下面引用由[@曾天山]发表的内容:[/FACE][/b]

    [FACE=宋体]鄫是《春秋三传》,《国语》都有大量记载的,不至于造假。当然,《穆天子传》已有名为曾祝者,为周穆王祭司。有兴趣可以去我的博客,我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完全指出了《穆天子传》的路径,对了解古史演变是非常有帮助的...[/QUOTE][/FACE]
    [P][FACE=宋体]
    [/FACE][/P][P][FACE=宋体]
    [/FACE][/P][P][FACE=宋体]近还阅读了你的“华夏殿堂研”,你似乎是个文史研究爱好者,而你自称“电气专业人士”,电气是你的职业吗?[/FACE][/P]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QUOTE][B]下面引用由[@曾来松]发表的内容:[/B]

            近还阅读了你的“华夏殿堂研”,你似乎是个文史研究爱好者,而你自称“电气专业人士”,电气是你的职业吗?[/QUOTE]
      本人的专业是电气与自控,参与过北京奥运与上海世博的重要项目。[/P][P]曾氏研究只是我研究历史的附带部分。实际上目前为止,所有的上古历史我已经完全的解密,包括《山海经》《淮南子》,只要能叫得上来的先秦古籍。[/P][P]所以曾氏的历史,我只是顺便写一些相关的内容,希望曾氏宗亲都可以看看,也许可以流传下去。要指出的是,远古的缯是是夏代文明的极其重要的成员,更是中原文明的带入者。[/P][P]也欢迎去分子人类论坛找WSLGT888.[/P]
      [ 此贴最后由 曾天山 在2017-6-20 17:34:51编辑过 ]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6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8
        • 经验12665
        • 文章76
        • 注册2014-11-25
        [QUOTE][b]下面引用由[@曾天山]发表的内容:[/b]

        本人的专业是电气与自控,参与过北京奥运与上海世博的重要项目。 曾氏研究只是我研究历史的附带部分。实际上目前为止,所有的上古历史我已经完全的解密,包括《山海经》《淮南子》,只要能叫得上来的先秦古籍。 所...[/QUOTE]
        [P]
        [/P][P]
        [/P][P]哦!原来你是个业余文史研究爱好者。你的职业是电气与自控,很不错的一个职业。[/P][P]尽管我对你的[SIZE=9pt]业余文史研究之见解持支持的态度,但这并不等于赞同你的观点——夏曾是吐火罗语(昆夷)的后人……[/SIZE][/P][P][SIZE=9pt]然,有的业余研究者认为:夏曾是黄帝的后人,而炎帝、黄帝是伏羲(神农燧人)的后人,伏[/SIZE][SIZE=9pt]羲(神农燧人)是先楚(木公)的后人。[/SIZE][/P][P][SIZE=9pt]我支持各科业余研究者的研究,我所支持的是,业余研究者敢于亮明自己思识之见解其所付出深入透彻研究的底气。[/SIZE][/P]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QUOTE][B]下面引用由[@曾来松]发表的内容:[/B]

          哦!原来你是个业余文史研究爱好者。你的职业是电气与自控,很不错的一个职业。 尽管我对你的业余文史研究之见解持支持的态度,但这并不等于赞同你的观点——夏曾是吐火罗语(昆夷)的后人…… 然,有的业余研究者...[/QUOTE]
          既然你提到了吐火罗,这是个语言问题。年初著名的语言学家周有光去世,他说到,没有国学,只有世界学。最早的地理名词,昆仑,鸣条,蒲坂,洞庭等等均印证了这点。官方的研究之所以没有进展是也是因为有这个因素。[/P][P] [/P][P]谈黄帝远了,曾氏出于大禹。大禹出生于石纽,石纽实际共有七座,今天还剩下两座,都还保留完好。光有纸面功夫是不行的,没有实物的猜测也是浪费生命的。[/P]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6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8
            • 经验12665
            • 文章76
            • 注册2014-11-25
            [QUOTE][b]下面引用由[@曾天山]发表的内容:[/b]

            既然你提到了吐火罗,这是个语言问题。年初著名的语言学家周有光去世,他说到,没有国学,只有世界学。最早的地理名词,昆仑,鸣条,蒲坂,洞庭等等均印证了这点。官方的研究之所以没有进展是也是因为有这个因素。 ...[/QUOTE]
            [P]
            [/P][P][LINE-HEIGHT=28px][FACE=arial][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谈黄帝远了,曾氏出于大禹。”[/FACE][/COLOR][/BGCOLOR][/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8px][FACE=arial][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我曾接触过有关神农炎帝“曾”之说…黄帝是神农氏派遣青壮年人去北上抵御游牧掠夺之驻守而繁衍壮大起来的([/FACE][/COLOR][/BG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24px][FACE=arial, sans-serif][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轩辕)[/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8px][SIZE=9pt][FACE=arial][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族群某代首领,大禹也是[/FACE][/COLOR][/BGCOLOR][/SIZ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28px][SIZE=9pt][FACE=arial][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神农氏派遣青壮年人之后裔。而“曾”地则是[/FACE][/COLOR][/BGCOLOR][/SIZ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28px][SIZE=9pt][FACE=arial][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神农氏炎帝时期老年人养老的地方…[/FACE][/COLOR][/BGCOLOR][/SIZ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8px][FACE=arial][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所谓“[/FACE][/COLOR][/BG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21.6p][FACE=arial][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吐火罗语”也就是神农氏传人燧人氏之语[/FACE][/BGCOLOR][/SIZE][/LINE-HEIGHT][/P]
            [ 此贴最后由 曾来松 在2017-6-25 0:12:16编辑过 ]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QUOTE][B]下面引用由[@曾来松]发表的内容:[/B]

              “谈黄帝远了,曾氏出于大禹。” 我曾接触过有关神农炎帝“曾”之说…黄帝是神农氏派遣青壮年人去北上抵御游牧掠夺之驻守而繁衍壮大起来的(轩辕)族群某代首领,大禹也是神农氏派遣青壮年人之后裔。而“曾”地则是...[/QUOTE]
              恕我直言,你的历史知识停留在比较业余的阶段。了解曾氏历史,最重要的两个地方,长沙与庐陵,这里是保留着初始的远古信息的。这两处是与远古直接对接的地方,不只对曾氏而言,对整个远古历史都是这样的。
              [ 此贴最后由 曾天山 在2017-6-28 22:27:13编辑过 ]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6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SIZE=4][FACE=AdobeSongStd-Light][SIZE=12pt]欧亚大陆在5000[/SIZE][/FACE]年前大体同步进入了文明时期,所以为什么从中东到东亚都呈现相同的一些文明因素,王权,青铜,文字等等?乃是因为欧亚大陆上巨大而神秘的天文引擎所带动,这个引擎在地理上的表现就是两支平行的巨大地理直线,每支都蔓延上千公里。[/SIZE][/P][P][FACE=AdobeSongStd-Light][SIZE=4]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寻找光荣的过往,而是要看的更远,缯氏曾经处于历史引擎的重要节点,拾起远古的逻辑,会改变未来![/FACE][/SIZE][/P]
                [ 此贴最后由 曾天山 在2017-8-28 11:00:43编辑过 ]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6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8
                  • 经验12665
                  • 文章76
                  • 注册2014-11-25
                  我业余爱好思索…人类社会史、人类社会终极社会经济制度[P]
                  [/P]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9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曾氏可以说是见证欧亚大陆文明过程的活化石!西汉时期移居湘赣间是最重要的问题!今天湖南与江西是曾氏分布的头两名省份。曾氏西汉时期的南下迁居,与古长沙与古九江的地理位置有关,古长沙与古九江之间是古夏地东部的主轴线,也是日后匈奴的两个最重要的王庭所在地!古长沙-古九江与长沙-九江的地理是对应的,这体现了夏商以来古文明由欧亚大陆中心向亚洲东南扩散的过程。[/P][P]参见:[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c5a8c70102xjnl.html]长沙与九江的由来[/URL][/P][P] [/P][P] [/P]
                    [upload=37453,0]p38031054.jpg[/upload]
                    [ 此贴最后由 曾天山 在2017-10-24 10:40:10编辑过 ]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70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三国是经历了秦汉400多年后,最动乱分裂的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地理情况,可以反映秦汉之前的2000年来的文明联系。可以看到的是,酒泉位于北方区域的地理中心点,这与缯的迁徙路线是完全一致的。[/P][P] [/P][P] [/P]
                      [upload=37490,0]三国_副本.jpg[/upload]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71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SIZE=4]曾泉西北100公里处,是有邰氏,即周人的发源地。[COLOR=rgb(0,0,0)][BGCOLOR=rgb(255,255,255)]《周本纪》: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曾泉东南60公里处,是遂。[FACE=宋体]《左传昭公八年》:“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SIZE][/COLOR][/BGCOLOR][/FACE][/P][P][COLOR=rgb(0,0,0)][BGCOLOR=rgb(255,255,255)][FACE=宋体][SIZE=4][/COLOR][/BGCOLOR][/FACE][/SIZE][/P][P][COLOR=rgb(0,0,0)][BGCOLOR=rgb(255,255,255)][FACE=宋体][SIZE=4]酒泉在夏代末期,即公元前1600年左右,是东亚文明冲突最为明显的地区,青铜武器的铸造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酒泉地区是中原青铜的来源地。[/COLOR][/BGCOLOR][/FACE][/SIZE][/P]
                        [ 此贴最后由 曾天山 在2017-12-18 12:12:10编辑过 ]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7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SIZE=4]商汤灭夏后,作为商人的同盟者,缯从河西走廊迁入豫西随州一线,其祭祀中心设于湖北枣阳。商代天下为三,缯居其一,势力一度达到顶峰。武王伐纣后,周在枣阳分封姬姓诸侯,初期以枣阳为中心,为汉阳诸姬之一。姬姓曾国是建立在商代的缯国的中心位置之上的,而姒姓缯国则在西周时期退居南阳缯关以北。[/SIZE][/P][P][SIZE=4][/SIZE] [/P][P][SIZE=4]所以,闻名天下的曾侯乙墓葬,精湛无以伦比的青铜技术,甚至于徽标,与商代的缯有直接的传承关系,有着上千年文化与文明的发展历程。[/SIZE][/P][P][SIZE=4][/SIZE] [/P][P][SIZE=4][SIZE=4]曾侯乙墓葬出土的青铜技术,是4000年前发源于酒泉的东亚最悠久青铜冶炼水平的体现。[/SIZE][/SIZE][/P][P][SIZE=4][/SIZE] [/P][P] [/P]
                          [upload=37805,0]曾徽.jpg[/upload]
                          祖籍长沙,宪字辈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938 seconds with 8 queries.